大号角+300B我的新系统:欧博M15II+R5.5+RCD2.3MKII

阅读: 6 发表于 2024-06-11 13:23

 

如饮甘醇
接下来的几天里,欧博  我是彻底融入音响音乐当中了。

辉煌
播放《卡门》,三角铁清脆而又柔和,余音绕梁。高频延伸很好,绝无破声。EMI伟大录音系列,精选1950年代LP的历史录音,演绎极为精彩老到,但是,老录音在很多器材会出现声音干瘦、被稀释的感觉。现系统播放这些碟则是流光溢彩。贝多芬的第五交口向曲,超过了一次在经销商那里用瑟顿前后级推雨后初晴超五的表现。本来只是试试播交响曲的效果,但声音出来,就不忍退出,直到四个乐章播完……功放音量一直在8—9点钟的刻度上,音量比较适中,欧博娱乐过瘾而不吵,到后半夜时早还要减小。

醇厚
声音厚得恰到好处,高中频的能量都很够。这种厚,不单是一种量感的厚实,同时是质感的醇美。雨果《童年》第一首”歌声与微笑”,很多系统出来的掌声干巴巴,薄薄的,像拍竹片子的声音,肉感不强。现在的系统播放就非常接近真实的掌声。当时,我还和女儿一起拍掌进行了对比。邓丽君的歌声,嗲声出来了。蔡大姐,感觉声音比较年轻妩媚,声音细腻的沙糯感。再如李娜的《青藏高原》,欧博allbet高亢处以前系统觉得高频会咝咝地谐振,有干声破声,现系统播放则是婉转了、甜润了。帕瓦罗蒂,喉咙滚动感、胸腔、腹腔共鸣感……以前在ATC SCN20才能听到的,现在也奉献无遗。

通透
声音的透明度与中频醇厚度,向来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,很多系统顾此失彼,颇令烧友们头痛。本系统,透明度如此强,很多以前没听到的细节,都一一展现无遗。然而同时,中频段确实厚实,听之如饮甘醇。这个矛盾的圆满调和,欧博百家乐显然是高灵敏度号角箱子与电子管功放联手演出的好戏。这种通透,跟晶体管的通透不一样。晶体管的通透,如同观看高清电视的感觉,锐利。分明,线条清晰,色彩艳丽,一尘不染。而300B加号角的通透,则是一种照镜子般的通透,那是极端自然、真实、柔和的通透。

顺滑
小提琴也表现优秀。号角放小提琴,娇艳?没错。
阿隆·罗桑德演绎的“流浪者之歌”,幼细圆润,丝一般的顺滑,细节纤毫毕现,声场开放,就是甜得稍微过了一点。
再对比海菲兹与克莱默分别演绎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。BMG海菲兹1955年的录音居然比DG克莱默1983年的录音精彩得多!海菲兹的版本,顺滑与擦弦的质感拿捏得恰到好处,声音丰满润朗,味道十足,大概就是所谓的松香味儿吧。克氏的演录中规中矩,比较内敛、发暗,小提琴的质感体现得比较含蓄。再听大提琴。播放斯塔克演绎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,质感强烈,不用说,厚声的器材,播大提琴门当户对,不好声都难。大箱子播大提琴,绝活儿。

润泽
在播放上面的弦乐时,我就欣喜于声音的润泽了。
播钢琴钢琴一级棒。音符之饱满,鲜润多汁,似新鲜大苹果,爽脆,清甜。不知是否拜300B所赐。小系统的钢琴,让你感觉是听音响;大系统放钢琴,感觉是听钢琴。
《江南好》的笛声出来,  我的眼眶再次盈满泪水……
这套东西,播放雨果唱片,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而又晶莹甜润。笛子、琵琶、古筝,二胡的声音,实在美得“不可方物”。

威猛
一直担心300B弱不禁风,缺乏动态,很多文章也是这么说的。系统逐渐煲开,低频汹涌澎湃。播《Tutti!》,M15II抖擞精神,纵横捭阖,气势如虹,令人血脉贲张。真的是举重若轻,在场者聆听者个个喜形子色。
《无词歌》的鼓声响起,出来的鼓声,不只是“低频”了,而像实在的鼓声。
播放麦考尔.杰克逊的《缠栗者》,势如破竹。大箱子与小箱子的区别.有如被重沙包沉闷撞击与被拳手拳套击中之别,后者固然让你胸口疼痛,前者却让你全身震撼发麻……

平衡
金字塔一般,三段合理,没有感到峰和谷,没有拼接感,只有整体感,一气呵成。
 

热点推荐

最新发布

友情链接